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教师永远是教育的希望之光

来源:辽宁化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2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教师,教师要做四个方面的“引路人”的论述,是新时期教师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,更是对教师
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教师,教师要做四个方面的“引路人”的论述,是新时期教师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,更是对教师创造性精神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。然而,近期媒体先后曝出“山西长治屯留教师聚餐”和“福建宁化教师因在路边买菜被通报”等事件。这种“冰火两重天”,引发了人们关于教师当下的生存状态与理想的“高大概念”之间殊异的思考:党和国家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已经二十四年了,在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,取得了举世公认成绩的今天,何以教师的生存境遇如此窘迫?我们应该如何从各个层面把教师的经济待遇、社会政治地位、法律保障落实好,真正让教师成为教育的希望之光? 教师强则教育强,弱势的教师背后,只能是虚胖的教育,不可能成长为健康、强大的教育。对个人而言,教师承载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职责;对国家而言,教师肩负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使命。一句话,没有教师,就没有文化的传承,没有科技的创新,没有人类的福祉和文明进步。我们国家、民族素有尊师崇文重教的传统,孔夫子被誉为“至圣先师”“万世师表”,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毛泽东主席为老师徐特立祝六十大寿时说:“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,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,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。”这样的暖心话,让多少人读之动容,如饮醇醪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百废待兴。我们这一代是唱着《校园的早晨》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》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等歌曲,读着《攀登科学技术高峰》《向四个现代化进军》等课文成长的。那时的教师,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宽裕,校舍相当简陋,教学用具单一,但教师的脊梁是挺拔的,精神是丰盈的,不讲报酬加班加点是常态。曾几何时,各级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向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,却忽略了教师自身建设这个最重要的方面。当教师工资薪酬无法养家糊口或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时,教师事实上成了弱势群体。一部分教师开始分化,于是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诱惑下纷纷“下海”,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“虚席以待”中择机“跳槽”,加上“学而优则仕”的选拔培养体制被打破,教师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开始解体,现实生活中的教师窘境开始冲击教师的崇高形象。最近国防大学女教师徐如燕英年早逝,再次引爆“如何来关爱教师”的话题。是啊,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让“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”不是一句空话,让基层校长们不再为教师的体检费、高温津贴、烤火费、生育保险等基本福利而纠结烦心?历史警示我们:古今中外,一国一邦复兴,背后离不开教育的崛起,更离不开教师的强大。一个出现教师群体被“矮化”,进而对此保持沉默的社会,不可能成长为健康的教育,更不可能培育人格独立、精神挺拔的现代公民。 国家的现代化,首要的是教育的现代化,没有教师的现代化,何谈教育现代化?缺乏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,不能自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,学校再怎么富丽堂皇,也无法培养出杰出人才,无法解答“钱学森之问”。现在,很多专家患有民国教育情结,经常回头顾盼而不愿向前看,喜欢谈论时髦的“一流大学”话题,却不会研究当下的基础教育。但是,没有一流的基础教育,何来一流的高等教育?教育现代化,归根到底是教师现代化。笔者认为,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。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人性化,就是要求具备全面发展的育人观,把学生当作有生命的人,而不是冷冰冰的物。现在不少教师重视教书,忽视育人,甚至搞成“两张皮”,于是乎“有一种疼,叫老师说你不累”,把学生培养成了没有“温度”的考试机器,这样学生从小就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。二是教师的行为方式要像个普通人,有正常人的爱恨喜怒情感,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教师的可亲可敬、可依可靠,才能体验到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等真实情感。三是教师的育人过程要充满大爱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,教育是爱的事业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,是爱的最高境界。教师,一头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,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。正如陶行知所言: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,你的冷眼里有牛顿,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,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。你可要等到坐火轮、点电灯、学微积分,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?”教师如果泯灭了这种大爱,那就没有资格做教师,如果这种“毁人不倦”的教师越忙碌,学生就越遭殃,国家越没希望。 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,教师是人类从蒙昧不断走向文明的“燃灯人”,是唯一被尊称为“先生”的阳光职业。先生即先知先觉,那是寄托了人们多么美好的期望、多么厚实的信任啊!在当下各种教育思潮相互激荡、各种理论互相叫卖的背景下,有两种现象需要我们教师予以关注。一是在一些食洋不化的专家误导下,认为“月亮是外国的圆,教育是西方的好”,不顾国情学情,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,忽略了教师在学生品格形成中的主导作用,生搬硬套,生吞活剥,邯郸学步,结果获得了自我的天空,却失去了脚下的大地,学校成了培养学生考试技能的训练场,丢失了我们传统教育厚德载物的精华。二是对育人规律进行盲目的比较研究,误解因材施教。譬如有专家把医院和学校进行比较,认为协和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疑难杂症病人,而我们的一流学校一流教师教育的却是一流学生,由此认为这是新的教育不公。殊不知,医生医治病人主要是靠技术,医治的是身体病痛,学生成人成才主要是教师的德行、学识、人格、爱心等综合作用,教师医治的是世道人心。所以因材施教这个教育规律不能弃,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师教育一流的学生乃职责所在。 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”桃李芬芳,春色满园,是对教师最美的赞誉。我们要依法保障教师在薪酬福利、住房医疗、健康快乐等物质和精神上的合理需求,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安心、热心、舒心、静心地从教。为了实现两个“百年”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请呵护这些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人民教师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“四有”好教师,教师要做四个方面的“引路人”的论述,是新时期教师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,更是对教师创造性精神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。然而,近期媒体先后曝出“山西长治屯留教师聚餐”和“福建宁化教师因在路边买菜被通报”等事件。这种“冰火两重天”,引发了人们关于教师当下的生存状态与理想的“高大概念”之间殊异的思考:党和国家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已经二十四年了,在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,取得了举世公认成绩的今天,何以教师的生存境遇如此窘迫?我们应该如何从各个层面把教师的经济待遇、社会政治地位、法律保障落实好,真正让教师成为教育的希望之光? 教师强则教育强,弱势的教师背后,只能是虚胖的教育,不可能成长为健康、强大的教育。对个人而言,教师承载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的职责;对国家而言,教师肩负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使命。一句话,没有教师,就没有文化的传承,没有科技的创新,没有人类的福祉和文明进步。我们国家、民族素有尊师崇文重教的传统,孔夫子被誉为“至圣先师”“万世师表”,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毛泽东主席为老师徐特立祝六十大寿时说:“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,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,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。”这样的暖心话,让多少人读之动容,如饮醇醪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百废待兴。我们这一代是唱着《校园的早晨》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》《让我们荡起双桨》等歌曲,读着《攀登科学技术高峰》《向四个现代化进军》等课文成长的。那时的教师,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宽裕,校舍相当简陋,教学用具单一,但教师的脊梁是挺拔的,精神是丰盈的,不讲报酬加班加点是常态。曾几何时,各级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向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,却忽略了教师自身建设这个最重要的方面。当教师工资薪酬无法养家糊口或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时,教师事实上成了弱势群体。一部分教师开始分化,于是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诱惑下纷纷“下海”,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“虚席以待”中择机“跳槽”,加上“学而优则仕”的选拔培养体制被打破,教师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开始解体,现实生活中的教师窘境开始冲击教师的崇高形象。最近国防大学女教师徐如燕英年早逝,再次引爆“如何来关爱教师”的话题。是啊,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让“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”不是一句空话,让基层校长们不再为教师的体检费、高温津贴、烤火费、生育保险等基本福利而纠结烦心?历史警示我们:古今中外,一国一邦复兴,背后离不开教育的崛起,更离不开教师的强大。一个出现教师群体被“矮化”,进而对此保持沉默的社会,不可能成长为健康的教育,更不可能培育人格独立、精神挺拔的现代公民。 国家的现代化,首要的是教育的现代化,没有教师的现代化,何谈教育现代化?缺乏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,不能自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,学校再怎么富丽堂皇,也无法培养出杰出人才,无法解答“钱学森之问”。现在,很多专家患有民国教育情结,经常回头顾盼而不愿向前看,喜欢谈论时髦的“一流大学”话题,却不会研究当下的基础教育。但是,没有一流的基础教育,何来一流的高等教育?教育现代化,归根到底是教师现代化。笔者认为,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。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人性化,就是要求具备全面发展的育人观,把学生当作有生命的人,而不是冷冰冰的物。现在不少教师重视教书,忽视育人,甚至搞成“两张皮”,于是乎“有一种疼,叫老师说你不累”,把学生培养成了没有“温度”的考试机器,这样学生从小就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。二是教师的行为方式要像个普通人,有正常人的爱恨喜怒情感,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教师的可亲可敬、可依可靠,才能体验到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等真实情感。三是教师的育人过程要充满大爱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,教育是爱的事业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,是爱的最高境界。教师,一头挑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,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。正如陶行知所言:“你的教鞭下有瓦特,你的冷眼里有牛顿,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,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。你可要等到坐火轮、点电灯、学微积分,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?”教师如果泯灭了这种大爱,那就没有资格做教师,如果这种“毁人不倦”的教师越忙碌,学生就越遭殃,国家越没希望。 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,教师是人类从蒙昧不断走向文明的“燃灯人”,是唯一被尊称为“先生”的阳光职业。先生即先知先觉,那是寄托了人们多么美好的期望、多么厚实的信任啊!在当下各种教育思潮相互激荡、各种理论互相叫卖的背景下,有两种现象需要我们教师予以关注。一是在一些食洋不化的专家误导下,认为“月亮是外国的圆,教育是西方的好”,不顾国情学情,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,忽略了教师在学生品格形成中的主导作用,生搬硬套,生吞活剥,邯郸学步,结果获得了自我的天空,却失去了脚下的大地,学校成了培养学生考试技能的训练场,丢失了我们传统教育厚德载物的精华。二是对育人规律进行盲目的比较研究,误解因材施教。譬如有专家把医院和学校进行比较,认为协和等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疑难杂症病人,而我们的一流学校一流教师教育的却是一流学生,由此认为这是新的教育不公。殊不知,医生医治病人主要是靠技术,医治的是身体病痛,学生成人成才主要是教师的德行、学识、人格、爱心等综合作用,教师医治的是世道人心。所以因材施教这个教育规律不能弃,一流的学校一流的教师教育一流的学生乃职责所在。 “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,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”桃李芬芳,春色满园,是对教师最美的赞誉。我们要依法保障教师在薪酬福利、住房医疗、健康快乐等物质和精神上的合理需求,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安心、热心、舒心、静心地从教。为了实现两个“百年”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请呵护这些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人民教师。

文章来源:《辽宁化工》 网址: http://www.lnhgzz.cn/qikandaodu/2021/0218/389.html



上一篇:发挥客家祖地优势 实现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化——
下一篇:发展宁化客家祖地文化产业的思考

辽宁化工投稿 | 辽宁化工编辑部| 辽宁化工版面费 | 辽宁化工论文发表 | 辽宁化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辽宁化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